金牌词人 方文山
金牌词人 方文山
方文山1969年出生台湾山莲。因为家庭环境一般,他很小便很懂事。上学期间,他就开始打工。因此,他做过各式各样的工。却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金牌词人。
虽然方文山文采过人,读的却不是文科。选科目的时候,他姐姐对他说。“读美工科材料费太贵,商科又是女生读的。”最后,他选择了电子科。
20岁方文山开始服兵役。他是通讯兵的。每天的任务就是接电话,所以会有很多空闲的时间。正好那里有个文刊室。于是,他一本本书找来读。慢慢的,他发现,他对歌词写作方面感兴趣。
事实是,开始的方文山开始喜欢的不是文字。而是电影。服完兵役后,他开始白天打工晚上修导演学业。因为当时的电影不景气,毕业后的方文山没能去拍电影出人头地。他便想,拍电影是讲故事。那可不可以用填词的方式来讲故事呢?于是,打工之余,脑中每有主意出现。他会马上记录下来。当时的他没有电脑,他就用信纸来写,在一个一个方格上雕刻方文山的中国风。
当他累积到100首的时候。他让人把他的词打印出来,做一个目录。分别寄到各个唱片公司。可全都石沉大海。差不多三个月。方文山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吴宪宗来电话了。他说他是吴宪宗。开始的方文山不相信。却因为他的声音难以模仿。冷静下来的方文山奔向台北。
初来乍到,方文山并没有马上大红大紫。反而是过着朝九晚五的时候。每天上班下班打卡。并没有什么光鲜亮丽。
提到方文山就不得不说周杰伦。其中,更有吴宗宪的撮合。两个人的第一次接触却是方文山糗周杰伦。那时吴宪宗给了他听了周杰伦的Demo带。方文山不知道这是周杰伦的,稍微批评了这个旋律。正好周杰伦也在旁边听到。(尴尬)
满怀憧憬的方文山以为进入唱片公司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他高兴跟身边的朋友说,就像鱼跃龙门。现实却没有那么理想。方文山能进入唱片公司,却不代表就能发表作品,运气好发表了作品,也不一定留的下来。这时,他发现新人要比稿。残酷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比稿没有润稿费,输了也不会有底薪。
因为屡战屡败。方文山折磨出了专有的一套写歌词的公式,关于记忆点,韵脚,副歌,他都细细做过研究。写《上海一九四二》的时候。他翻查资料去读当时人们的风土人情,白墙黑瓦,用做意境写入歌词。最经典的《青花瓷》,方文山一早就构思出“天青色等烟雨”,可是逻辑不通顺,天青色是天空色,然而,用最漂亮的天空是等一场雷雨骤雨是不对的。所以,这用来颠倒逻辑才能通顺。当时的构思题目是“汝窑”,却因为汝窑的可见度很低。不能对仗爱情。方文山便继续去查资料,折磨出了“青花瓷。”成就经典。只有歌中的副歌,仍然保持汝窑的形态。
就连创作才子,高晓松听了方文山的词后,也为之震惊。当时是在卡拉OK,他听了方文山的《娘子》,便把房间里的人驱赶出去。花了一晚上折磨方文山的词,他震撼竟然有人可以可以用第三人称写歌词。这便是方文山的独特之处。他还说:“从美的角度来说,方文山是当今第一大词人,媲比李商隐、李煜。”
方文山的填词创作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由他构思。像《发如雪》、《烟花易冷》这种。另一种和周杰伦商量,周杰伦给他讲歌的内容。方文山就用自己的语言精准的表达出来,加上自己的创新在里面。写《双截棍》就是如此。方文山正好那天和朋友去炭烧店吃东西,然后旁边是国术馆,有人在练拳,发出响声,一帧帧便在方文山脑海中涌现。
出道至今,方文山不断学习做出突破。这来自他的焦虑。他写《发如雪》曾以为自己已到巅峰。很怕再写不出这么好来。这让他不敢松懈,更深入去研究中国风。终于写出与之媲美的《烟花易冷》、《青花瓷》、《东风破》。此外。他还创造了素颜韵脚诗。现出诗集有《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如诗一般》。他同时周游世界各地。写游记。他还身任编辑职位。
除了写词之外,方文山依然执着热爱电影,默默的写剧本。并亲自操刀《听见下雨的声音》。距离1998年的出道,今天是方文山的22年,写下上百成千的不菲作,仍是活跃华语乐坛的金牌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