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明辨笃行 慎思明辨笃行什么意思?
慎思明辨笃行 慎思明辨笃行什么意思?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儿子大三准备考研的时候想换专业。妈妈感到很奇怪:“儿子,当初大学专业是你自己选的,这三年你的学业成绩也很优秀,而且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待遇也很不错,你为什么要换专业?”儿子回答说:“当初我不了解这个专业,学了之后才了解了;了解了才知道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并非我真正喜欢的职业,所以想换专业。至于大学成绩一直很好,那是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全面了解这个专业;这一专业就业前景不错,但是我真的不喜欢!”此事对面临人生选择的你有何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中,一位大三学生想要在考研时改换专业,他妈妈对此有三点质疑:一是专业原为你自己所选,二是三年学习成绩优秀,三是此专业就业前景乐观。而儿子对此的回答是:当初选专业,自己并不了解;三年成绩优秀,是出于想要认真了解这个专业;就业前景不错,但自己并不喜欢。所以,这位学子当初的选择和今天的放弃都与两点相关——“了解”和“喜欢”。写作任务中,强调了写作者“面临人生选择”,写作需要“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综合以上信息,这篇作文的立意如下:
一、任何选择都必须慎重,不能由他人决定,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草率决定。任何人生选择都需要慎重对待,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有深刻的了解。听任他人选择,或者跟风随大流,都有可能带来终身的后悔。
二、必须了解自己的选择,了解其性质特点是否适合自己。只有对自己的选择有深刻的了解,才知道其是否与自己的信仰、志向、兴趣、爱好等相匹配,进而确定自己的选择。所以,材料中那位学子所说的“了解了才知道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并非我真正喜欢的职业,所以想换专业”是很有道理的。古今中外,不少人中道改行,就是因为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了了解,发现不适合自己,班超投笔从戎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选择职业当遵从己心,力求与志趣相吻合。职业与一个人的一生相伴,很难想象一个人会热衷于自己所厌倦的职业,并且能够干好它。所以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使自己的爱好成为职业。历史上许许多多在某一行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基本上都是对自己的职业情有独钟的人。就像鲁迅、茅盾之于文学;华罗庚、陈景润之于数学;钱学森、邓稼先之于物理……爱好能帮助一个人在职业上勇攀高峰。
当然,特定条件下很多人的职业选择还缘于时势,这点我们也应当考虑到。
切题素材
坐“冷板凳”的赵忠贤
赵忠贤,1941年出生,辽宁新民人,196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防课题组业务负责人和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0多年来,除参加国防任务的几年外,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1973年,赵忠贤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第一次接触到世界超导研究的最前沿,赵忠贤被超导材料和超导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吸引,立志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寻找更好的超导材料。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后,赵忠贤从事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后来,因为对液氮温区超导体研究的贡献,赵忠贤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超导研究遇到瓶颈,国内超导研究也遇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超导研究室经费紧张,人员流失严重,设备不能更新换代,一些实验无法进行。一名下属对赵忠贤说:“我不想再坐‘冷板凳’了,准备调到其他热门研究所。”赵忠贤忙劝他道“:超导材料应用前景广泛,研究不可能就此止步,你再坚持一下,未来一定会有所突破。任何时候,不管是‘热板凳’还是‘冷板凳’,请记住一点,坐‘热板凳’时要发奋,坐‘冷板凳’时要坚持。”在他的劝说下,这名下属打消了离职的念头。
当时,国际物理学界普遍认为40K以上无铁基超导,很多人因此不敢轻易尝试。尽管还在坐“冷板凳”,但赵忠贤并不理会那些判断,带领团队向50K铁基超导前进。没有经费,赵忠贤就自己动手,从闲置的设备上寻找“宝贝”,拼装在一起用于研究。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超导研究团队的试验也一直持续进行。经过数年坚持与积累,50K以上的铁基高温超导体被赵忠贤带领的科研团队陆续发现。2015年,赵忠贤被授予“马蒂亚斯奖”。
【慧用点拨】
赵忠贤几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专心研究超导,最终在该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赵忠贤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贵在坚持,奋斗要耐得住寂寞。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心灰意冷、打退堂鼓,而应该咬紧牙关坚持。
【适用话题】
自力更生、成功贵在坚持、不怕坐“冷板凳”……
满分佳作
选择,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一考生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一旦选错了方向,任何努力都有可能是南辕北辙。可以说,人生选择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关口。
放眼人生路,选择何其多:学业上的选择、事业上的选择、婚恋上的选择……任何一个选择都会与我们一生的成就高低、生活状况、幸福指数密切相关。可以说,选择会成就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由此看来,选择当慎重!
今天,与我一起正在考场中奋笔疾书的学子们就面临着人生的一个个重大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专业,将决定自己将来置身哪一个领域,担任怎样的社会角色。
关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我认为决定于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
内部因素包括个人的喜好、对专业的了解、个人素质与专业所需素养的匹配度等。其中,个人喜好和个人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950年,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参加高考,遵从父母意愿报了清华的建筑系。成绩出来后,梁从诫因两分之差无缘清华。林徽因通过层层申请,拿到了梁从诫的试卷,为了弄清楚儿子为什么没有考上清华,也为了儿子的前程,她非常仔细地查阅儿子的高考试卷,当她看到儿子的物理试卷的时候,她似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她发现儿子在这张试卷末尾的空白处写了11个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后来,林徽因夫妇让梁从诫转投北大历史系。最终,梁从诫成了一名大学历史老师和社会活动家。
就连梁思成、林徽因这样的高素质人才也曾犯过以自己的喜好决定孩子的喜好的错误,好在他们的开明和民主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让孩子在跨进大学校门之前转向自己心仪的人生目标,否则梁从诫岂不成了“被建筑学耽误了的历史学家”?
就冲这一点,我要为材料中大三时改弦易辙重选专业的那位学子投上我的赞成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仅令人身心愉悦,也更容易让自己焕发创造力,更容易走向成功。
至于外部环境促成人生选择的例子,古今中外也不胜枚举。班超的投笔从戎、鲁迅的弃医从文、钱伟长的弃文从理……都是源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国难当头,无数仁人志士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这时他们的选择超越了个人的喜好。这样的选择,更值得我们景仰!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院士,他的人生选择源于幼时曾遭受日军飞机的轰炸。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痛苦记忆,让他从此开启了“航空救国”的梦想,让他与飞机制造结下不解之缘,并取得一项项重大成就。
其实,人生选择,无论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只要有益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个人发展,都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从一而终”还是“中道易辙”,只要能让自己、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就都值得称道。
选择,成就不一样的人生;正确的选择,让我们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成就更大!
【点评】
该文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人生选择”的原因和意义,论据充分典型,分析全面深刻,给人以启发。文章先从一句俗语导入论题,而后由内而外分析选择的原因和意义。其中重点分析选择的内因,切合材料内容。同时,作者又对文章主题进行拓展,分析了特定的外部环境对一个人人生选择的巨大影响。最后总结得出只要这种选择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是最好的选择的结论。文章脉络清晰,内容充实。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