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五服啥意思 什么叫没出五福的亲戚
不出五服啥意思 什么叫没出五福的亲戚
去年春节前老家一位堂哥来家里做客,一看孩子一脸茫然,连忙介绍说这是你没有出五服的伯伯。尽管孩子对于五服没有什么印记,但还是很热情招待来人。
几天后的周末,孩子这才有提及没出五服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与他们很亲吗?现如今的亲人之间到底还有没有五服这样的关系?今天谈谈五服的话题。
以我为主上下四辈
农村所说的五服其实就是上下四代人,以我为基准,往上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这是四代,往下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又是四代,加上本尊刚好是九世代。
在封建社会常常有诛灭九族的惩罚,尤其是叛国投敌的罪犯,不仅会导致本人烟消云散,更会株连上下四代人,也就是株连九族。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亲兄弟的五服是不是一样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兄弟之间本身就是一服,这样一来兄弟的五服就比自己少一代。
可能有人会说叔伯兄弟本来就是一个爷奶,为什么会在出五服的界线上出现偏差,这是因为叔伯兄弟之间理论上也算是两服。
这样一来本尊往上数四代算是出五服,而叔伯兄弟往上数三代就已经出五服了。至于堂兄弟族兄弟以此类推,越容易出五服。
比如到曾祖父这一代,本尊并没有出五服,而哥弟的曾祖父就已经算是出五服了。再比如叔伯兄弟的五服就比本尊少两代,余下依次类推。
以我为基准还可以左右排出五服,分别是亲兄弟叔伯弟兄堂兄弟族兄弟四服,同时在姐妹之间也有五服,分别是亲姐妹叔伯姐妹堂姐妹和族姐妹这样四个等级。
这样一来以我为中心,上下左右但凡是四代之内都没有出五服,也就形成了纵横两个维度的五服网格,也可以称之为不同维度的九族至亲网络。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对于五服的计算往往会出现偏差,这是因为他们往往会把自己这一代也算在其中,这也是经常会犯的错误。
比如在有的家谱里面的六世祖,其实就是五世祖,人们总是喜欢把自己这一代也算进去,因为前者已经出五服。而后者恰恰是满五服。
其实之前在农村还有一种说法,说谁谁谁是大门的孩子,这里的大门二门三门直白一点就是爷爷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后来成家分开过日子,就是大门二门。
当然,只要是大门二门的后代,大家都一个老祖宗,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后嗣的增多,就连当事人也不知道自己跟谁最亲。
一般来说,大门二门三门的子嗣在三代之内与其他的各门还处在五服之内,依旧是直系血亲。
但这也并不是说,出了五服就不是直系血亲,只是因为分支太多。再加上彼此之间往来不那么亲密罢了。
顾名思义以服为界
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是上下五代的直系血亲,为什么名曰五服?这里的服是不是衣服的服?恭喜你答对了。
我们常说的五服其实就是穿衣服的款式颜色,只不过这种衣服叫丧服。说到这里你也许就会明白,就是因为祖上仙逝后我们不同的门派所穿的孝服不一样罢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太爷去世后,他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的爷爷自然是要穿重孝服,也就是成语里说的披麻戴孝。
作为孝子,爷爷自然是首当其冲,披麻戴孝并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是确确实实披着麻布,有点像今天装粮食的麻袋布。
穿麻袋布也就算了,而且按照老规矩,这麻袋布还不能做成衣裳的形状,而是妥妥的麻布片,并且不能锁边,有点丝丝缕缕的场景。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里,人们常说谁谁与谁谁的关系说不清,形容说这两个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说的就是父子之间的血亲。
这样一来就明白为什么要孝子披麻戴孝,其实质就是彰显与逝者的血亲关系至关紧密的千缕万丝的关联度,也就是说只有披麻才能算是戴孝。
我们经常在街边看到算命先生摆一桌子,上面写着看麻衣相,这里的麻衣说到底就是孝服,也就是因为一张麻衣牵连起来的血亲关系。
有的算命的能够从观相可以推测父母的情况,甚至爷爷奶奶的大致的命数,其实就是从五官相貌乃至生辰八字来预测的。
在五服中,斩衰是最重的丧服,这里的衰读作cuo,也就是上面说的没有锁边的生麻布,也叫披麻戴孝,并且要服丧三年。
因为在古时候丧服的上衣叫做衰(cuo),所谓斩衰,就是直接把上衣割开,有点参差不齐的样子,意喻割舍不下的语境。
适合穿斩衰丧服的关系很是密切,比如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还有就是重孙与曾祖父之间可以按此礼制行事。
与逝者隔一代关系的丧服叫齐衰,顾名思义这样的孝服虽说还是麻布,但是边缘已经锁边,与斩衰相比就正规很多,有点衣服的画境。
适合穿这样的孝服,一般来说比如父亲已经过世,子女为母亲守孝要穿这样的孝服,再比如男丁为曾祖父,为兄弟姐妹戴孝,已嫁女为父母戴孝等情况。
第三类的孝服叫大功,也称之为大红,这里的红可不是穿大红大紫的衣裳,而是一种称呼。一般来说,这种孝服就更讲究一些,是用粗熟麻布做成。
适合穿这样的孝服,一般是隔代血亲,或者是出二服,比如堂兄弟姐妹为叔伯戴孝,或者为叔伯兄弟戴孝等情况。
第四类的孝服叫小功或者叫小红,是相对于前者而言。适合的人群一般指祖父的兄弟妻子,父亲的堂兄弟妻子以及子女,已经嫁出去的堂姐妹和外婆外公。
最后一种孝服叫偲麻,也就是最轻的一类,相对来说就比较远。比如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等,此外还有外甥外孙舅父女婿姨表姑表以及岳父母等等。
由此可见所谓出五服,就是在穿孝服的时候彰显的等级。这也就是说五服的距离越远,孝服程度就越轻,这也是五服九族的出处。
社会进步五服淡化
从历史上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原来的五服已经开始淡化,终究会有一天退出人们的视野。
这首先是因为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比如说原先的兄弟姐妹五六个甚至更多,而经历过残酷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打压,后嗣萧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这样一来不仅是亲兄弟稀少,也就别说什么堂兄弟这样的关系。如此一来真正能够看到五服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在现实的人口格局之下,所谓的五服其实就是本尊上下四代血亲,而本尊的左右支脉已经是荡然无存,也就很难再有所谓的九族至亲网格。
其次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在物质生活的加持下,九零后零零后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本家有一支传延下来就很艰难,更别说亲兄弟堂兄弟族兄弟。
结语
当然作为一个种族文化,五服这个概念将会一直保留下来,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想再给后人举个例子估计都难。
只不过随着生育政策的不断放开,再过二十年,五服的观念将会再一次被重视起来,毕竟华夏文化生生不息是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华文明传延至今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