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饭不必要饱,居住不必要安定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饭不必要饱,居住不必要安定
1.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读《论语》的一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吃饭不必要饱,居住不必要安定。
俗话说,“吃饭只吃七分饱”。很多人可能觉得,在这里孔子是不是在谈论一种养生之道呢。其实不是的,孔子是在说一种君子的人格精神。
所谓吃穿住行,是人生的大事。孔子关于理想的君子人格,是应该不必计较吃饭和居住条件的,更多的是要强调君子的使命,要活出一种精神来,也就说君子要有一种“天命在我”的精神。
2. 但是,我们理解这句话,光是到这一个层次,还是不够的。因为动不动就提出一种很高很高的精神,用来要求人们做到,结果除了少数人做到,大部分就变成一种虚伪的道德标准,这个往往是儒家的一个问题。
也就是,必须回答,为什么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毕竟,追求温饱,喜欢安定,这是一般的人性所在,我们为什么要对抗人性,提出一个高标准的要求呢?这个问题要是回答不好,思想认识不到位,肯定在行动上是做不到的。
3.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孔子在这里其实暗含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什么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呢?就是人生在世,如过客一般,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其实是非常短暂的,人生本来就是辛苦的,带着使命的。所以,你看在汉语的语境里面,“饱食终日”这个词,是有贬义的,“安逸”也是有贬义的,或者说有点消极的。其实在佛教或者印度教里面,甚至包括基督教里面,都讲究修行人要适当克制自己的欲望,甚至提倡一种苦行的修炼方法和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也看到,很多成功的人士,包括一些政治家和企业家,他们的日常生活,往往都是非常简朴的,就是人家的认知层面,已经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4. 据说,曾国藩在生活中,就是这样的。他甚至还喜欢喝一种苦丁茶,是自己在草地上摘取的一种草,晒干了作为茶叶来喝,味道有点苦涩,喝过之后有点回甘。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喝这种茶,他说这个可以时时提醒自己,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也是他们老家的一种吃法。
在居住方面,曾国藩行军打仗,居住不定,卧室总是非常的简朴,用的帐篷都是缝缝补补的,也没有什么奢华的家具,他喜欢读书,用来装书的几个竹箱子,还是他爷爷在世的时候,给他编制的,朴实耐用,他走到哪里就搬到哪里。
5.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还暗含一种意思,就是君子不应该把吃和住作为生活的目标,而是要有超越性,尤其是要有一种精神和使命,就是说作为君子,作为一个有使命的人,你就不应该把心思用在吃和住这种事情上面来。
这句话,对于许多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很有启示意义的。很多年轻人到北上广深打拼,吃得随意,居无定所,动不动搬家挪窝,但是你为了心中的事业,或者说有一种使命感,就要克服短期的辛苦,而追求长期的幸福。
本期编辑校对:卢瑶
原创 龙飞
编辑: 铜声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