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云端”的教育新时空
栖息“云端”的教育新时空
①杭州市上城区的名师答疑团队在线回复学生提问。
②桐乡市艺术互联网学校的教师在线上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上课。资料图片
■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答疑团队早早就位调试设备,系统后台按学生提问先后顺序,自动派发给轮值的学科教师。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个性答疑辅导,教师们都格外严谨、细致,有的用文本语音双保障,有的电脑手机齐上阵……
这是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名师团队参与“浙里问学”免费在线答疑的一幕场景。近年来,浙江承担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环境,为学校的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研制了诸多应用,进一步丰富了资源供给,创新了教学模式,开辟了一处栖息在“云端”的教育新时空。
优质课,云上见
每周除了完成校内课程教学外,还要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浙江分平台上一节“金课”,已成了李国娟的教学常态。这名来自绍兴市柯桥区的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常年专研小学数学,将校内授课时产生的灵感和经验浓缩成20分钟的网课,带着“云端”的学生畅游数学的思维海洋。
李国娟的做法是不做零敲碎打的“盆景式”课堂,而是把握课程的整体架构,每学期推出18个课时的课程包,呈现的内容都源自教材但高于教材。“这类短课贴合学生实际,也能激活他们对数学的探知欲。”李国娟介绍,每周她会提前发布一个授课预告,学生可选择在线直播或视频回放进行观看,有时一些教师也会登录观看,以她的“金课”为模板进行教学分析。
据了解,“名师金课”是浙江分平台的一个特色产品。浙江为此组织了300余名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等,开发课程包括学科指导和素质拓展两个大类。开课一年来,累计学习人次超75万,累计访问量达860余万。
除了“名师金课”,浙江依托平台推出“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课程,邀请著名科学家走进中小学校课堂,通过“视频在线直播、师生互动问答”方式,实现全省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首讲就吸引了500多万人在线参与。
为了鼓励教师主动投身智慧教育,浙江各地纷纷出台激励措施。省教育技术中心将精品数字资源征集纳入每年工作计划,实现基础教育学段全覆盖;采用先建设后付费方式,依据应用绩效予以经费激励。杭州市将开发在线课程、微课程认定为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学成果。
海量资源的背后,是严把质量关的一系列配套机制。浙江建立资源提供主体实名认证制度,确保资源产权明确;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责任制度,坚持“上线必审、更新必审、审必到位”;建立资源处置机制,推进资源逐步淘汰下架机制和资源供应主体“白名单”机制;采购云防护服务实现网页防篡改、安全事件“一键断网”和应用攻击防范。
截至目前,浙江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95.09%,每年超过1万名教师参与特色空间创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浙江分平台汇聚共享550余万条优质资源,日均访问量突破300万人次。
解疑释惑,云端服务
“引体向上居家辅助练习有哪些?”“浙里问学”平台收到一名初中生发送的问题。正在值班的杭州市教坛新秀帅楚荣即时给出回复:购买一个简易的单杠和辅助带,观看莫老师的在线教学视频……
平台支持文字、图片和语音三种方式提问,教师答疑时也可以用文字、图片和语音的方式回复,不到5分钟时间,学生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有了这个平台后,师生点对点交流会更方便,遇到棘手的问题,教师还可借助团队给出最佳的建议。”帅楚荣说。
“浙里问学”免费在线答疑系统于今年5月启动,入驻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浙江分平台,重点提供作业微课、名师导学、名师答疑、个别答疑四项服务。作业微课侧重于启发引领、思路解析和方法指导,全天候提供服务,目前已推出5000节微课。名师答疑和个别答疑则于每周六(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除外)上线。系统为浙江各市、县(市、区)提供开放系统接口,接入各地免费在线答疑服务,计划到2023年实现省、市、县全覆盖。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王会军告诉记者,浙江在试点过程中极力避免“资源孤岛”现象,尤其注重智慧教育的应用场景,通过各种形式的在线互动和服务,破解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推出名师网络工作室,创新“1位名师+10位学科带头人+100位骨干学员+N位网络学员”的培养模式,三年为一轮。相较于传统的“师带徒”,这种模式参与主体更为多元,培养方式更为灵活。据统计,浙江名师网络工作室现有830个,成员45万余人,辐射全国30个省份,工作室成员成长为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比例是非工作室培育的8倍。
为促进家校融合,平台推出了数字家长学校,跨时空向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不受场地、时间、讲师的制约,真正实现学习“跟人走”。目前,浙江已建有2400多家数字家长学校。
智慧教育优化教育生态
筏头小学位于德清山区,全校只有133名在校生,19名在编教师中没有一名艺术专业教师。曾经,音乐课跟着电脑唱歌,美术课照着图片绘画是学生的学习常态。
2021年,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调研了解到该情况后,迅速在全省进行摸底。结果发现,浙江农村3万多个班级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受编制、师资等条件所限,村里的孩子们无法接受到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王会军说。
在中心牵头下,浙江艺术互联网学校于今年4月正式上线。全省9个美术学科名师团队选拔出81名主讲教师,面向乡村学校开展“双师一生”线上课程,即外校名师在线直播授课,村校教师维持课堂秩序,村校学生通过电子屏幕观看学习。
筏头小学的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是来自莫干山中心学校的教师施春琪。施春琪在课堂上展示了莫干山当地的民国别墅照片,从美学角度剖析建筑的结构和色彩。学生夏亦辰印象深刻的是,施春琪以一座遭受火灾的建筑为例,让大家为修缮屋顶等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绘画过程中,施春琪通过高拍仪对她进行指导,纠正不正确的用笔方法。
按照设计框架,艺术互联网学校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探索可不拘一格。桐乡市推出“桐艺云校”平台,融合了线上约课、艺术拓展、评价管理、线上教研等应用场景;江山市建立市、集团、学校三级艺术展区,全生命周期记录学生的艺术活动;温州市组建名师领衔的“乡村美育使者”团队,通过“空中飞课”将专业的艺术教育送入乡村课堂。
根据浙江的计划,未来艺术互联网学校将探索契合音乐课特点的“双师一生”授课模式,举办互联网学校艺术节,提升农村学生的艺术特长和美育实践能力,营造城乡优质均衡的美育生态。
“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总要求下,浙江的教育数字化改革正在优质赛道上快速奔跑,其制度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将转化为创新优势,以高质量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报》2022年08月11日第1版 版名:要闻
作者:本报记者 蒋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