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湖南省株洲市
茶陵县-湖南省株洲市
茶陵县,隶属株洲市,位于湖南东部。北抵长沙,南通广州,西接衡阳、东邻江西,面积2500平方公里(2013年)。地处东经113°20′~113°65′,北纬26°30′~27°7′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茶陵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 因地处“茶山之阴”,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又因南宋县令刘子迈铸铁犀镇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誉。
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重点县、模范县,是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一、历史沿革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茶 陵置县。
茶陵县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县,属长沙国。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茶陵县,贞观九年(635年)废,圣历元年(698年)复置。
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茶陵县地。
北宋为衡州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嘉定四年(1211年)划出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置酃县,属茶陵军。
元为天临路醴陵州、攸州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县。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
明属长沙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为县,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升县为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属湘江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茶陵县。
1994年,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1995年,茶陵县面积2500平方千米,人口约57.2万人。辖9个镇、16个乡:城关镇、严塘镇、虎踞镇、界首镇、高陇镇、浣溪镇、湖口镇、腰陂镇、潞水镇、八团乡、七地乡、下东乡、小田乡、马江乡、火田乡、平水乡、江口乡、尧水乡、枣市乡、洣江乡、思聪乡、桃坑乡、秩堂乡、舲舫乡、湘东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6年,火田乡撤乡建镇,10月枣市乡、平水乡撤乡建镇。1998年马江乡撤乡建镇。至此,茶陵县辖13个镇、12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茶陵县常住总人口493059人,其中,城关镇48141人、界首镇24161人、严塘镇25003人、湖口镇19754人、浣溪镇12362人、马江镇24508人、高陇镇13286人、腰陂镇33754人、潞水镇19942人、虎踞镇22127人、平水镇23405人、枣市镇24482人、火田镇20148人、江口乡3921人、桃坑乡9486人、下东乡40826人、铃舫乡22638人、思聪乡25524人、米江乡24338人、尧水乡10816人、八团乡5282人、湘东乡6124人、秩堂乡18724人、小田乡3200人、七地乡11107人。
2001年,撤销湘东乡,并入高陇镇。至此,茶陵县辖13个镇、11个乡。
二、行政区划
2014年茶陵县行政区划下属:云阳街道、思聪街道、洣江街道、下东街道、界首镇、湖口镇、浣溪镇、马江镇、高陇镇、潞水镇、虎踞镇、平水镇、枣市镇、火田镇、严塘镇、腰陂镇、舲舫乡、八团乡、秩堂乡、桃坑乡。
乡镇(街道)
下辖
邮政编码
云阳街道
辖:交通社区、炎帝社区、金山社区、云盘社区、腊园社区、洣水社区;前进、农林、十八丘、曲江、光辉、东山坝6个村。
412400
思聪街道辖:和平、深塘、华垅、华星、华丰、左垅、联兴、茶冲、烈星、大兴、思聪、辉山、红桥、下清14个村;辉山社区、清水社区。412409洣江街道辖:下瑶、中瑶、胡家、新河、大洲、渡里、湖塘、雅环、欧江、五垅坪、桃源、石良、荣华、拱塘、樟树、立新、诸睦、星桥、沙溪19个村湖塘渔场。412400下东街道辖:头铺、儒仕坪、黄堂、茶园、枫树、条心、小车、二铺、桥边、新田、官铺、金星、齐心、孟溪、长乐。412400
界首镇
白洲、火星、庙前、红光、界市、大新、贺铺、共富、河龙、上联、镜岭、莲荷、朱岭、甲山、贺家、花甲、白沙。
412415
严塘镇
花木、泉山、南岸、联心、玳溪、山寺、爱里、双龙、高径等10个村
412421
湖口镇
湖口镇居委会;塘头、湖口、易口、妙石、竹芫、新芫、芫枧、杉南、意心、青呈、新呈、厂江、北斗、姜南、米渡、石井、井和、小潭、黄湖、石湖、同心、南江22个村
412418
浣溪镇
麻塘、土桥、梅林、荷塘、顾母、东流、八旦、太英、白露、飞盐、溪江、龙下、小汾、下小、杨柳、寒江村。
412417
马江镇
长远、红旗、长联、末头、塘富、东冲、西冲、麻芫、毛家、井泉、小碧、月岭、麻石、玄武、皋芫、曾虎、等坪、浪滩、联湖19个村
412416
高陇镇
光明、星高、石床、荔市、松江、光泉、龙集、星丰、古城、庄田、仁源、石冲、马渡、白陇、水头、长兴、九渡17个村
412402
腰陂镇
涧洲、枧田、月岭、建民、左江、双溪、麦源及原尧水乡的横屋等11个村
412406
潞水镇
大台、农元、龙溪、元王、田上、下坊、庙市、首团、大元、庙坪、碣石、双关12个村委会和潞水墟居
412407
虎踞镇
双芫、合湖、银湖、湖溪、和丰、黄坪、低车、高水、高迎、茶干、迎丰、三星、三达、乔下、新湖15个村
412413
平水镇黄石、龙新洲、把集、水源、峰仙、狮江、三门、河东、毛坪、金山、裘家、石朱、龙新、石宝头、二仙、五峰、西屏、黄泥塘、小水19个村412412枣市镇管塘、东岭、西岭、岩口、枣园、洞头、灵官、荆芫、五星、车陂、洒水、田家、候泉、大冲、虎形、对江、曹柏、海潭18个村412414火田镇五门、贝水、新华、连溪、庙贝、麻芙、贝江、古石、山田、芙江、洲陂、枫景、樟冲、砂下14个村412404桃坑乡桃江社区、虎塘社区、 坑口、上坪、大汾、石潭、邺坑、桃坑、上芫、中芫、马溪、带江、田和、夏乐、东江、中洞、南坑、西坑、大塘、湘江、瓜坪、春枫、焦坪、晓枫、利民、华里、彩霞27个村412403舲舫乡18个村:堤洲、长鸭、塘冲、舲舫、垸井、松江、西岸、河坞、滋坑、中洲、洮水、祠湾、龙朱坑、张杨、大岳、南冲、车铺、官溪412434八团乡白石、卧龙、沛江、大英、小英、东黄、东坪、石鼓、向阳、大垅、大坪、麦庄、梯垅、江东14个村412405秩堂镇彭家祠、安坑祠、晓塘、合户、田湖、东首、马首、吉川、沂江、皇图。412403
三、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2年,茶陵县县投资1187万元,完成了红利、长潭垅公墓山、茶舲等农村公路的新建改建工程;投资474万元,建设农村客运站6个、招呼站16个;投资160万元,建成10个东阳湖义渡渡口码头;投资4000万元,完成危桥改造38座、渡改桥2座。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农村公路绿化率80%。2012年该县还投资1.4亿元对城区17条小街小巷进行改造,并为这些背街小巷架设了路灯,栽植行道树,建立公交站台,埋设低压、弱电、燃气等管线,加宽排水、排污管道等,完善了设施。
文化事业
茶陵县内流传的有茶陵民歌和客家山歌两大类。茶陵民歌和小调之分。茶陵山歌多系平腔,抒情性较强。小调风格委婉,多被采茶戏吸收;客家山歌音域宽,节奏变化多,朴实粗犷。按内容分有劳动歌、情歌、上梁歌、哭嫁歌、丧歌、赌标歌等类。还有宋祖英为茶陵唱的《美丽茶陵》。
教育事业
2013年,茶陵县共有公办学校158所(普高2所,职专1所,九年一贯制5所,初中16所,城区小学4所,中心小学15所,特校1所,村级教学点114个),民办学校2所,幼儿园186所。公办教职工4195人(机关幼儿园36人,小学1940人,初中1627人,高中592人),在校学生58031人(小学35339人,初中15310人,高中7382人)。
社会保障
茶陵县2012年新增就业人员2083人,201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77%,下降0.6个百分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908人,增长7.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602,增长6.2%。参加医疗保险人数93133人,增长4.6%。全年优抚对象总户数9139户,增长4.5%。优待金额337.2万元,增长341.1%。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958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488人。2012年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
四、风景名胜
简介图片
茶
陵
县
工
农
兵
政
府
旧
址
地处今茶陵县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1927年11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克茶陵城后,为探索中国建政之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于同年11月28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设有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由谭震林任政府主席。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建立,标志着井冈山斗争发展到了建政阶段,为以后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云
阳
山
1992年,云阳山被批准为湖南省省级森林公园,山上的森林资源和风景名胜,更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颗镶嵌在“雄三楚”胜地的明珠,将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茶陵县云阳山
红
军
寨
2014年3月,在茶陵县东阳湖景区,发现了抗战时期“红军寨”。据初步考证,70多年前,茶陵籍老一辈革命家谭家述、谭余保等,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该地还曾是国共两党在茶陵联合抗击日寇的一个抗战指挥部。
茶陵县红军寨
五、历史文化
稻作文化:1981年在茶陵县尧水乡艾里村湖里发现的、1983年经南方13省水稻专家鉴定的“茶陵野生稻”,和1986、1996年在茶陵县独岭坳(即茶陵县枣市镇虎形村境内)发掘的大溪文化遗址,证实了茶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从约600平方米遗址中遗存的稻粒考古发现,早在约7000年以前,茶陵的先民已人工栽培水稻,开创了稻作文化之先河。
耕读文化:稻作文化是茶陵上古时期人们生存与安全的需求,而耕读文化则是茶陵唐宋以来人们的高层次需求。
红色文化:大革命时期,茶陵苏区有各类小学47所,其中列宁高小1所,列宁初小20所,平民夜校23所,半日学校2所、女子职业学校1所。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客家文化:客家人元宵节里赛山歌——求快乐平安;元月十九敬观音——求子孙发达;六月初六拜水神——求风调雨顺;九月初九点篝火——求健康长寿。
六、历史人物
谭用式萧锦忠曹诒孙陈仁子张治谭延闿李东阳陈泰谭钟麟谭云山尹铭绶刘三吾彭维新
历史人物 |
---|